【行業動態】看懂醬酒 有這五組數據就夠了
發布日期:2021-01-04
眾所周知,醬酒熱是行業當下的最大風口。醬酒有多熱,未來將會怎么發展?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搜集整理了五組關于醬酒的數據,讓大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懂“醬酒熱”。
1醬酒占比到底有多少?
首先,我們來看下酒類行業的整體數據。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白酒產量(折65度,商品量)為785.9萬千升,同比下滑0.8%。2019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618億元,呈總體下降趨勢。白酒行業實現利潤1404.09億元,已達到低谷時期2014年白酒行業利潤698.75億元的2倍以上。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176家,已連續兩年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白酒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仍在進一步下降。中商產業研究院指出,盡管全國白酒企業數量較多,但近幾年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全國性知名酒企業績的快速增長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中國白酒市場日益明晰的集中化趨勢。
在這些數據下,醬酒的占比是多少呢?《醬香型白酒技術標準體系》主要制定者之一、瀘州老窖集團首席技術營銷官、集團副總工程師鄒江鵬就曾表示,整個醬酒市場只占白酒總體市場的5%左右。
盡管在眾多香型中,醬酒的占比不高,但銷售額卻很高。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醬香型白酒產能約55萬千升,完成銷售收入1350億元左右,同比2018年增長約22.7%,行業占比約20%;實現利潤約550億元,同比增長約22%,行業占比約38%。
在銷售收入和利潤雙雙實現20%以上增長的同時,以白酒行業7%的產能,實現了21.3%的銷售收入和42.7%的利潤,醬香型白酒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產業”。根據專家預測,未來幾年內,我國醬酒產能將達到80萬千升左右。
2仁懷產區到底有多少產量?
有行業專家認為,未來醬酒的內部競爭,一定是依托于茅臺鎮、仁懷、貴州、赤水河核心產區的規模競爭賽。那么,作為醬酒的核心產區,仁懷產區的產能是多少呢?
據權威數據統計顯示,仁懷產區產量25萬千升,四川產區約12萬千升。但是仁懷產區醬酒的產能和利潤是多少呢?據了解,過去一年,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產能約為47萬千升,占全國醬酒產能的85%,實現營收約1244億元,占全國醬酒市場的90%以上,已經形成了典型的產業集群。
而關于利潤和產值,還未有官方數據定論,據醬酒專家周山榮分析,仁懷產區的醬酒產量產能約45萬千升。剔除茅臺,仁懷產區的產值約300億元,而利潤則是不解之迷。
他提到,仁懷產區的醬酒產量數據,和官方數據有所出入,原因是官方數據將其它香型白酒、非國標類醬酒也計入其中了,比如,仁懷白酒總產量,包括了百年糊涂、小糊涂仙等濃香型白酒的產量。這就需要把仁懷的濃香型白酒、非國標類醬酒(特指竄酒)的產量,從仁懷白酒總產量中剔除出來,得出的量才是仁懷產區的醬酒產量。
綜上所述,2019年仁懷產區醬酒產量約為20萬千升,更接近真實情況。
周山榮表示,仁懷產區頂峰時,生產窖池達6.5萬口。到2019年存續、仍有生產能力的窖池,據測算絕不超過5萬口。按照每口窖池8-10噸的年產量,其產能取中間值,約為45萬千升。“仁懷產區的產值,是在剔除茅臺集團及其子公司如茅臺技開、茅臺保健公司后,根據仁懷產區的物流、稅收等綜合判斷得出來的。”
3醬酒井噴,誰在分食千億蛋糕
毫無疑問,在醬酒熱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加入到了千億蛋糕的瓜分中。但這些前赴后繼的企業中,誰才能真正瓜分到這個千億蛋糕呢?
根據數據顯示,我們可以看到三個快速發展的梯隊。
一是以茅臺、郎酒、習酒為代表的頭部企業。根據相關統計,2019年,以茅臺、郎酒、習酒、國臺、金沙、珍酒、釣魚臺為代表的赤水河流域的醬香酒企業合計營收1260.1億元,占全國醬酒銷售的92%。其中,茅臺2019年完成營收854億元(包含習酒),占據整個醬酒的半壁江山。
二是以國臺、金沙、珍酒、釣魚臺和酣客為代表的第二梯隊,這個梯隊的銷售額今年都可達20億元左右。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金沙已于11月25日完成了今年24億元的銷售目標,提前完成任務,珍酒也在近期的會上表示完成了超過20億元的銷售額。北京正一堂營銷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正品堂醬酒咨詢機構董事長邵伶俐表示,在茅臺的帶動下,以金沙、國臺為代表的新頭部醬酒企業,年銷售額突破30億元問題不大。
三是1億~10億規模醬酒企業也在快速發展,這部分企業主要以潭酒、酒中酒集團、小糊涂仙、云門等醬酒企業為主,而其中大多集中在1億~5億元之間。近些年來,這部分醬酒企業也在快速發展,奮起直追,動作頻頻。
當然第三梯隊以后,其實也有很多醬酒企業在不斷崛起,只是這背后也存在更多的亂象。
4利潤高?醬酒的主流價格帶在哪?
盡管市面上,幾十到百元左右的醬酒產品不少,但是實際上醬酒的主要價格帶,主要表現在兩個價格帶,一個200~300元、300~800元。
黑格咨詢集團董事長徐偉認為,未來在200~300元價位的醬酒產品將會形成一片“超級紅海”。尤其對于一些茅臺鎮中小型醬酒企業。這個價位將會成為他們生存的核心價格帶。醬香酒市場的不斷提升,醬香中高端、次高端價位的商務消費將迎來良好發展機遇,醬香酒全國化進程不斷深入,醬香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容。
而未來,500~800元價格帶將醬香酒跨越品質和產業評價體系,走向市場化道路。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總經理、上海正品堂醬酒咨詢機構董事長邵伶俐認為,醬酒的價格有三大趨勢:
1.500-700元價位產品未來必然積極向千元進發,如摘要、窖藏1988,提價是必然通道,再去塑造一個革命性大單品是艱巨的,而采用茅五劍國窖的提價是必然,最后達到與五糧液國窖青花郎傳統高端產品競爭的局面;
2.100-200元一定是茅臺的王子酒、迎賓酒、習酒金質、銀質這類全國化規模產品天下,依靠大品牌大規模取勝;
3.300-600元,會呈現繼續誕生新產品和新品牌,是醬酒最集中的價位段。根據上面的價格段發展情況,各個價位段的醬香產品必然需要“輜重部隊”,500~800元價格帶將從三個方面推動了醬香企業持續性發展。一是“五八線”提高醬酒企業戰略系統化水平,提升戰略對抗能力;二是“五八線”強化醬酒企業產品結構化質量,建立和保持價格領先優勢;三是,“五八線”提升醬酒企業戰術修養,通過超級戰術,建立競爭力的模式和預算體系
5高利潤、強競爭下,醬酒發展的“上限”是什么?
在醬酒熱的背后,我們也可以看到“危”和“機”的并存之態。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提到,“醬酒這樣發展要出問題!”從這句話的背后,我們不得不思考快速發展的背后,醬酒發展的“上限”到底在哪里。
馬勇表示,對醬酒發展前景的擔憂,是出于對生態“上限”的考慮。在釀酒的過程中,品質和生態息息相關,一個產業發展過快,對生態的要求也就越高。
近些年來,雖然醬酒快速擴容,但始終有限,這背后主要是因為醬酒產能的有限,“稀缺”是醬酒的特點之一。受制于特殊的地理條件的限制,各酒企面臨不同程度的產能天花板。
但在千億醬酒市場容量和高利潤的吸引下,不斷突破產能的天花板,通過技改擴產也成為了各大主流企業的發展方向之一。比如,茅臺、習酒、郎酒、國臺、金沙、安酒、丹泉等,在近年來先后啟動了擴產計劃。尤其是2019年,更多的醬酒軍團加入了“擴產”大隊。
2020年9月,茅臺發布消息稱,茅臺酒制酒新投產車間在9月10日試生產,并于10月17日全面投產,這標志著“十三五”茅臺酒技改擴建項目全面完工,這同時意味著2茅臺酒5.6萬噸產能將在2021年全面釋放。
郎酒方面,根據郎酒的招股說明書,郎酒目前醬酒產能已達1.8萬噸,在兩年后新增醬香酒基酒產能2.27萬噸,從而形成5萬噸的年產能。
2020年4月,貴州安酒集團表示將在“赤水酒谷”擴產,據悉,安酒赤水酒谷建成后,將實現年產2萬噸大曲醬香制酒、6萬噸制曲、10萬噸陶壇儲酒的綜合體量。
此外,2020年3月,在四川省發布的重點項目中,瀘州市計劃投資200億元,在赤水河對岸的古藺縣茅溪鎮打造一個醬酒園區。
隨著這些擴產計劃的達成,未來醬酒的產能將提升45%以上。而這樣的增速,對醬酒產業的發展而言,是利好的,但對于生態而言,也存在很大的隱患。馬勇認為,如果醬酒繼續保持這種擴產節奏和發展方式,很可能達到生態上限,對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對產業發展造成沉重打擊。
因此,醬酒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質量的把握,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專家認為,稀缺是醬香型白酒的天然屬性,也應當成為其最顯著的市場身份標簽,只有把少數好醬酒的“稀缺”護城河挖得更深,才能保障醬酒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017年開始,新一輪醬酒熱席卷行業,產能、資本不斷匯聚。當前,醬酒以7%的產能實現了21.3%的銷售收入和42.7%的利潤,產銷兩旺之下醬酒正迎來它的“黃金時代”。
(本文來源騰訊網,致謝原創!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我們將及時予以撤除。)